⒈ 指被侵奪的土地。
⒈ 指被侵奪的土地。 《戰國策·魏策三》:“初時 惠王 伐 趙,戰勝乎 三梁,十萬之軍拔 邯鄲,趙氏 不割,而 邯鄲 復歸。 齊 人攻 燕,殺 子之,破故國, 燕 不割,而 燕國 復歸。
引燕 趙 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并乎諸侯者,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
⒉ 亦作“出的”。忽地,突然地。
引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法聰 出地過,誰人比得他驍果?”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三折:“我則見忽地戰馬交,出的棗槊起,颼的鋼鞭重。”
?含義網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查詢,規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anvalley.cn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