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不可同日而語”。
⒈ 見“不可同日而語”。
引漢 賈誼 《過秦論》:“試使 山東 之國與 陳涉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雖遲速安危小異,然比之常靜無心終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語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視已熟不可同年而語。”
⒈ 差別很大,不能相提并論。也作「不可同日而語」、「未可同日而語」。
引《文選·皇甫謐·三都賦》:「比風俗之清濁,課士人之優劣,亦不可同年而語矣。」
《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