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不自然地張開了嘴。
例受驚嚇的張著口的一張冰涼的臉。
英gape;
⒉ 開口說(shuō)話。
例氣得他半天沒(méi)張口。
英speak;
⒊ 哈欠。
例打張口。
英yawn;
⒈ 張開嘴巴。常指進(jìn)食、說(shuō)話等。
引《荀子·議兵》:“用貧求富,用飢求飽,虛腹張口,來(lái)歸我食。”
《詩(shī)·大雅·生民》“實(shí)覃實(shí)訏” 漢 鄭玄 箋:“訏謂張口鳴呼也。”
《晉書·隱逸傳·郭文》:“嘗有猛獸忽張口向 文,文 視其口中有橫骨,乃以手探去之。”
宋 梅堯臣 《寄永叔》詩(shī):“夏日永以靜,渴鳥方在枝,張口不能言,翕翕兩翅披。”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七:“‘就是不行!’ 小王 右手在桌上一拍,憤怒地說(shuō):‘跟地主漢奸還講啥道理?’‘小同志,你也不能張口傷人呀。’ 韓老六 說(shuō)。”
⒉ 驚愕不能言說(shuō)狀。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或坐云霧。”
盧文弨 校注:“張口,猶所謂舌撟而不能下也。”
宋 梅堯臣 《戲寄師厚生女》詩(shī):“生男眾所喜,生女眾所丑;生男走四鄰,生女各張口。”
⒈ 開口。表示說(shuō)話、要求、飲食、唱歌等。
引《紅樓夢(mèng)·第五七回》:「凡閨閣中家常一應(yīng)需用之物,或有虧乏,無(wú)人照管,他又不與人張口。」
⒉ 驚訝得說(shuō)不出話的樣子。
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