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信徒或教徒違反宗教戒規(guī)。
英break a religious precept;
⒉ 戒煙、戒酒以后重新吸煙、喝酒。
⒈ 指受戒僧道違反宗教戒律。
引《百喻經(jīng)·斫樹(shù)取果喻》:“如彼伐樹(shù),復(fù)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fù)如是。”
宋 蘇軾 《答陸道士書(shū)》:“足下端為此酒一來(lái),有何不可?但恐足下拘戒籙,不飲。道家少飲和神,非破戒也。”
⒉ 泛指違反戒約。
引宋 陸游 《買(mǎi)魚(yú)》詩(shī):“一夏與僧同粥飯,朝來(lái)破戒醉新秋。”
明 黃姬水 《寄張友于吳山讀書(shū)》詩(shī):“破戒常持社中酒,損囊曾買(mǎi)路旁松。”
清 曹寅 《聞隔城荷香有作》詩(shī):“白頭新破戒,彩筆各登場(chǎng)。”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七:“停止看報(bào),對(duì)于他,是個(gè)相當(dāng)大的折磨,幾乎等于戒煙或戒酒那么難過(guò)。可是,他決定不破戒。”
⒈ 一種習(xí)慣戒除后,又重新回復(fù)那習(xí)慣。
例如:「你不是戒了煙,怎么今天就破戒?」
反持戒
⒉ 佛教徒的行為,違反其所受戒律,稱為「破戒」。
英語(yǔ)to violate a religious precept, to smoke or drink after giving up
德語(yǔ)religi?se Gebote verletz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