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zhǎng)。”拋棄。
⒈ 亦作“捐棄”。拋棄。見(jiàn)“捐棄”。
引《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zhǎng)。”
漢 王褒 《九懷·株昭》:“瓦礫進(jìn)寶兮,捐棄 隋 和。”
《北齊書(shū)·封隆之傳》:“逆胡 尒朱兆,窮兇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設(shè)誓》:“奈捐棄家室,迷戀煙花。”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蓋君雖捐棄科名,而其於學(xué)問(wèn)文章未嘗須臾怠廢。”
丁玲 《母親》二:“為了孩子們的生長(zhǎng),她可以捐棄她自己的一切。”
⒈ 舍棄、拋棄。
引《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zhǎng)。」
《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shū)·臧洪傳》:「是以捐棄紙筆,一無(wú)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