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⒈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引《后漢書·馬援傳》:“杜季良 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効也……効 季良 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西游記》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軍提督膽小如鼠,到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狗耳。”
亦省作“畫虎類狗”。或作“畫虎成狗”、“畫虎類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身已許君,復何吝惜?但恐‘畫虎成狗’,致貽污謗。”
《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的很,他是看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孝移 微笑道:‘ 端福 不甚聰明,恐畫虎類犬。’”
劉半農 《讀<海上花列傳>》:“你若沒有相當的聰明去調遣它,沒有相當的氣力去搬運它,結果只是畫虎類狗而已。”
⒈ 描繪老虎的樣子卻畫得不像,反倒畫成一條威猛盡失的狗。語出比喻人好高騖遠,但能力不足,仿效失真,變得不倫不類。也作「畫虎不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類狗」、「畫虎類犬」、「畫虎成狗」、「畫虎成犬」。
引《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西游記·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軍提督膽小如鼠,到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