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貨材”。
⒉ 貨物,財(cái)物。
⒊ 特指錢幣。
⒈ 亦作“貨材”。
⒉ 貨物,財(cái)物。
引《禮記·曲禮上》:“貧者不以貨財(cái)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睡虎地 秦 墓竹簡(jiǎn)《法律答問》:“可(何)如為大誤?人戶、馬牛及者(諸)貨材直(值)過六百六十錢為大誤,其它為小。”
《史記·平準(zhǔn)書》:“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cái)。”
唐 韓愈 《原道》:“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cái),以事其上者也。”
清 王韜 《變法中》:“喜貢諛而惡直言,好貨財(cái)而彼此交征利。”
⒊ 特指錢幣。
引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盧懷慎 暴卒而蘇,曰:‘冥司三十爐,日夕為 張説 鼓鑄貨財(cái),我無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