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ī ]
讀音:xī
拼音:xi
簡繁:希
五筆:QDMH
五行:水
部外:暫無
五筆:QDMH
筆畫:7畫
吉兇:吉
倉頡:KKLB
結(jié)構(gòu):上下
鄭碼:OSGL
四角:40227
區(qū)位:4703
統(tǒng)一碼:5E0C
異體字:?,?,?,?,睎,稀
英漢互譯:rare,hope,expect,strive for
筆順:撇、點、橫、撇、豎、橫折鉤、豎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912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希姓,中國罕見姓氏,起源不詳。
一、希xī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長壽、湖北之監(jiān)利、遼寧之清原、河南之盧氏、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回、藏、彝、土家、錫伯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希,伏羲之后。希、羲古通用。”《三輔決錄》載有希海,字子漢;宋代有希昔、希德,嘉定進士;又有希績,淮南發(fā)運副使;元代有希元。
二、希
希姓分布:安徽淮南、河南湯陰、淮陽、溫縣、四川漢源、山東新泰、江西寧都、南昌、北京、吉林等地均有此姓。
希姓起源:相傳為古帝伏羲氏之后,見《路史》。古時“希”、“羲”通用。
希姓名人:
希寫,戰(zhàn)國時趙建信君之門客。希昔,宋時儀隴人,嘉慶進士。
郡望:平原。
希姓古代名人
希寫戰(zhàn)國,希寫見建信君,建信君曰:“文信侯之于仆也,甚無禮,秦使人來仕仆官之丞相爵五大夫文信侯之于仆也,甚矣,其無禮也。”希寫曰:“臣以為,今世用事者,不如商賈。”建信君勃然曰:“足下卑用事者,而高商賈乎?”曰:“不然,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矣。時貴而賣,雖賤已貴矣。昔者,文王拘于羑里,而武王羈于王門,卒斬紂之頭,而懸于太白者,是武王之功也,今君不能與文信侯相抗,以權(quán)而責(zé)文信侯少禮,臣竊為君不取也。”(《戰(zhàn)國策》)
希卑戰(zhàn)國,秦攻趙,鼓鐸之音聞于北堂,希卑曰:“夫秦之攻趙,不宜急,如此,此召兵也,必有大臣欲衡者耳,王欲知其人。旦日,贊群臣,而訪之先言衡者則其人也,建信君果先言衡。”(《戰(zhàn)國策》)
希海希海,字子江。
希績宋朝,字紀常,神宗元豐間為淮南發(fā)運副使,行己有堅操,坐元佑黨。
希習(xí)宋朝,宋有進士希習(xí),南充人。
希昔清朝,儀隴人,嘉慶進士。
希德清朝,儀隴人,嘉慶進士。
一、希xī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長壽、湖北之監(jiān)利、遼寧之清原、河南之盧氏、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回、藏、彝、土家、錫伯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希,伏羲之后。希、羲古通用。”《三輔決錄》載有希海,字子漢;宋代有希昔、希德,嘉定進士;又有希績,淮南發(fā)運副使;元代有希元。
二、希
希姓分布:安徽淮南、河南湯陰、淮陽、溫縣、四川漢源、山東新泰、江西寧都、南昌、北京、吉林等地均有此姓。
希姓起源:相傳為古帝伏羲氏之后,見《路史》。古時“希”、“羲”通用。
希姓名人:
希寫,戰(zhàn)國時趙建信君之門客。希昔,宋時儀隴人,嘉慶進士。
郡望:平原。
其他姓氏
[ 希 ]字的同音字 - [ xi ]
[ 希 ]的同部首字 - [ 巾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