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èi ]
讀音:wèi
拼音:wei
簡繁:位
五筆:WUG
五行:土
部外:暫無
五筆:WUG
筆畫:7畫
吉兇:吉
倉頡:OYT
結(jié)構(gòu):左右
鄭碼:NSU
四角:20218
區(qū)位:4627
統(tǒng)一碼:4F4D
異體字:
英漢互譯:throne,position,post,rank,status,seat
筆順:撇、豎、點、橫、點、撇、橫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47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87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332 |
1995年 | 227 | 1987年 | 174 | 1982年 | 475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位姓來源于西漢于闐王位侍之后。據(jù)《后漢書》所載,位侍被長兄匈奴王封為紀念他,便以他的名字為氏,稱位氏。
《后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載:“(莎車王)賢又徙于闐王俞林為驪歸王,立其弟位侍為于闐王。歲余,賢疑諸國欲畔,召位侍及拘彌﹑姑墨﹑子合王,盡殺之,不復置王,但遣將鎮(zhèn)守其國。位侍子戎亡降漢,封為守節(jié)侯。”位姓可能即是由位侍之子戎的后人而起。
當代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很多,今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黑龍江、廣東、山東、陜西、江蘇 甘肅等省份均有所見。
一、位wèi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景縣、獲鹿,遼寧之清原,山東之魚臺、平度、東平,山西之太原,陜西之韓城、廣東之吳川等地均有分布。《續(xù)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據(jù)《漢書·西域傳》云:“匈奴以其弟位侍為于寘王,其后或有以為氏者。”三國時魏有位居;明代有位安,貢士,任訓導。
二、位
位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多。
位姓起源:漢時匈奴以其弟位侍為于寘王,其后或有以“位”為氏者,見《漢書·西域傳》。
位姓名人:
位安,明時掖縣人,嘉靖二年貢士,任訓導。
位姓古代名人
位安明朝,明代貢士。
位志高明朝,明代名士。
一、位wèi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景縣、獲鹿,遼寧之清原,山東之魚臺、平度、東平,山西之太原,陜西之韓城、廣東之吳川等地均有分布。《續(xù)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據(jù)《漢書·西域傳》云:“匈奴以其弟位侍為于寘王,其后或有以為氏者。”三國時魏有位居;明代有位安,貢士,任訓導。
二、位
位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shù)不多。
位姓起源:漢時匈奴以其弟位侍為于寘王,其后或有以“位”為氏者,見《漢書·西域傳》。
位姓名人:
位安,明時掖縣人,嘉靖二年貢士,任訓導。
[ 位 ]字的同音字 - [ wei ]
[ 位 ]的同部首字 - [ 亻 ]部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