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ǎ,wà ]
讀音:wǎ,wà
拼音:wa,wa
簡繁:瓦
五筆:GNYN
五行:土
部外:暫無
五筆:GNYN
筆畫:4畫
吉兇:暫無
倉頡:MVNI
結(jié)構(gòu):獨體
鄭碼:AZYS
四角:10717
區(qū)位:4563
統(tǒng)一碼:74E6
異體字:?,?
英漢互譯:tile,earthenware pottery,girl
筆順:橫、豎提、橫折彎鉤/橫斜鉤、點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872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姓考》記載:“楚大夫食采,因氏。”因為楚國公族是姬姓黃帝的后裔,所以瓦姓源于黃帝。《統(tǒng)譜》:明廣西士官有瓦氏。
一、瓦wǎ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晉城、臨汾,新疆之布爾津,福建之邵武,貴州之普安等地均有分布。漢、回、佤等民族皆有此姓。《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據(jù)《路史》注云:“楚有瓦氏,以邑為姓。”
2、《續(xù)通志·氏族略·補遺·諸方大姓》載:“明廣西土官有瓦氏。”
3、《清通志·氏族略》載,高麗族有瓦姓,“世居易州地方。”
二、瓦
瓦姓分布:臺灣桃園、內(nèi)蒙古包頭、廣西等地均有此姓。
瓦姓起源:
1、瓦系春秋時楚大夫采邑(故城或在今江蘇六合西),后以邑為氏。
2、明時廣西土司有瓦氏。
3、清時高麗人姓,世居易州。
4、清駐防杭州滿洲八旗中有瓦氏。
5、壯族姓。
瓦姓名人:
瓦濟禮,清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易州,任通事官。
變化:一作〔邷〕。
一、瓦wǎ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晉城、臨汾,新疆之布爾津,福建之邵武,貴州之普安等地均有分布。漢、回、佤等民族皆有此姓。《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據(jù)《路史》注云:“楚有瓦氏,以邑為姓。”
2、《續(xù)通志·氏族略·補遺·諸方大姓》載:“明廣西土官有瓦氏。”
3、《清通志·氏族略》載,高麗族有瓦姓,“世居易州地方。”
二、瓦
瓦姓分布:臺灣桃園、內(nèi)蒙古包頭、廣西等地均有此姓。
瓦姓起源:
1、瓦系春秋時楚大夫采邑(故城或在今江蘇六合西),后以邑為氏。
2、明時廣西土司有瓦氏。
3、清時高麗人姓,世居易州。
4、清駐防杭州滿洲八旗中有瓦氏。
5、壯族姓。
瓦姓名人:
瓦濟禮,清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易州,任通事官。
變化:一作〔邷〕。
其他姓氏
[ 瓦 ]的同部首字 - [ 瓦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