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4 | 2018年 | 24 | 2014年 | 27 |
2013年 | 24 | 2007年 | 24 | 2006年 | 23 |
1995年 | 23 | 1987年 | 22 | 1982年 | 35 |
明朝 | 37 | 元朝 | 37 | 宋朝 | 16 |
北宋 | 118 |
內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宋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1、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
“宋”漢字演變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后,封微子啟于商朝發源地商丘,建立宋國,封為公爵,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
到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
此支來源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絕大部分。
2、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姬宋,字子公,又稱公子宋,為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大夫。其后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宋氏。
3、源于改姓而來:
1)韓姓改宋姓,為過繼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輩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陽。南宋時期,韓顯卿入粵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錦山。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由于12歲時過繼給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山東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線世系成武郜鼎趙宋。山東成武縣郜鼎部分宋氏為趙氏改姓,該族尊宋·靖王次子趙昶為其一世祖,且已經流散至各地,留在當地的人數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滅。因怕元兵追殺,趙氏一族中趙昶與其兄趙旭自臨安逃至山東禹城,后趙旭隱跡禹城,趙昶逃至山東成武并改為宋姓融入當地宋氏,隱跡郜鼎。
3)少數民族改宋姓,主要有:
①源于土家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區的辰州蠻酋(今湖南沅陵邵陽、懷化一帶土家族)有取漢姓為宋氏者。
②源于黨項族,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黨項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北宋時期,西北地區的西夏國黨項族中有漢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
③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兒,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將領、地方官吏紛紛歸降于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別賜予漢姓,其后裔子孫的絕大多數沿襲漢姓。
④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宋嘉氏,亦稱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滿語為Sunggiya Hala,世居董鄂(今遼寧桓仁、寬甸一帶)、長白山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圖)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宋氏、嵩氏、蘇氏等。
當代,宋姓大約有1120萬人,約占中國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二位。山東為宋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4%。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四省,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遼寧、四川、湖北、江蘇、山西、吉林、湖南、安徽,這八省又集中了34%的宋姓人口。中國形成了冀魯豫、川鄂、黑吉遼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域。當代,宋姓在山東東部、黑龍江、吉林東北部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1.4%以上,有的達到2.5%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了中國國土總面積的5.6%;山東西部、晉冀豫、陜甘寧大部、蘇皖鄂川大部、遼寧、吉林西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宋姓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7%-1.4%,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8%;云南、貴州北部、四川東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臺灣東南部、青海東部,宋姓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35%-0.7%,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區占當地人口比例0.35%,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47%,其中占當地人口比例不足0.1%的地區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8%。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浚縣、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h、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一、宋sòng
現行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廣東之新會,云南之隴川、瀘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鮮、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紂子武庚以紹商,武庚與管、蔡作亂,成王誅之立紂庶兄微子啟為宋公,以備三恪,都商邱?!薄吨形拇笞值洹纷⒁短茣ぴ紫嗍老当怼穭t云:“殷王帝乙長子啟,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迸c鄭說大同而小異。
2、《姓氏考略》據《五代史》注云:“辰州蠻酋有宋姓,宋鄴是也?!碧拼街?,約轄今湖南沅陵、瀘溪、辰溪、溆浦四縣之地。
3、《續通志·氏族略·總論·賜氏》載:“明賜元人姓名:伯奇特穆爾曰宋一誠?!眲t此當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麗族亦有宋姓?!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原籍無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貴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歸流,登記造冊,有名“松陸”者,松、宋音近,遂以宋為姓。戰國時楚有宋玉,據傳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問,詩人;宋代有宋慈,建陽人,法醫;明代有宋濂、宋應星;清代有宋景詩。
二、宋
宋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8%,為中國人口最多25個姓之一。尤以山東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傳國三十六世,后為齊、魏、楚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
2、五代時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蠻酋有宋氏,見《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
5、清貴陽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牛莊、鐵嶺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滿族姓。
7、清高麗人姓,凡三派,出得州、東牛衛、輝寧等地。今朝鮮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漢姓為宋。
9、臺灣土著、苗、藏、蒙古、土家、東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京兆。
變化:唐時有改姓李氏者,見《唐書》。
其他:
日本占領臺灣時期,臺灣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岡田、本田等,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令廢日本姓,乃選擇漢姓宋。
宋姓古代名人
宋牼戰國時期宋國(今商丘) 道家“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
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鄢(今湖北鐘祥市)辭賦家,文學家
宋弘?-40年,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漢代大臣,糟糠之妻出處
宋金剛?-620年,上谷(現河北?。┧迥┺r民起義軍首領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唐代賢相
宋之問約656年- 約712年,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詩人,律體開創者
宋庠996年-1066年,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北宋狀元、宰相
宋祁998年-1061年,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文學家、史學家
宋敏求1019年-1079年,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文學家、史學家
宋慈1186年-1249年,建陽(今福建南平)法醫學家
宋信?-1348年,江西吉水,元末宰相
宋克1327年-1387年,長洲(今江蘇蘇州),書法家
宋懋澄1570年-1622年,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文學家、藏書家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江西奉新,科學家,著《天工開物》
宋濂1310年-1381年,浙江義烏,文學家,曾主修《元史》
宋琬1614年-1674年,山東萊陽,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
宋無忌秦代,燕人,曾經為秦始皇作仙方
宋義為楚懷王上將軍
宋昌西漢,宋義之子,任中尉
宋度東漢,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宋衷南陽章陵(今河北北棗陽縣南)人
宋益晉代,青州(今山東淄博東北臨淄鎮北)人
宋矩晉代,敦煌(今屬甘肅)人
宋處宗晉代,沛國人
宋恭南北朝,宋昌十三世孫,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廣平(今河北雞澤縣東南)
宋廣之南北朝,南齊錢唐(今浙江杭州)人
宋云南北朝,北魏敦煌人,曾和惠生同赴西域
宋申錫唐朝,唐文宗時宰相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宋獻策李自成的軍師
宋湘清代,詩人
宋翔風經學家
宋時烈朝鮮,王朝大臣
定順王后宋氏朝鮮,王朝第六代王端宗的王妃
宋姓近代名人
宋教仁1882年-1913年,湖南桃源,民國締造者之一
宋哲元1885年-1940年,山東樂陵,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抗戰名將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h、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h、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一、宋sòng
現行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廣東之新會,云南之隴川、瀘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鮮、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紂子武庚以紹商,武庚與管、蔡作亂,成王誅之立紂庶兄微子啟為宋公,以備三恪,都商邱?!薄吨形拇笞值洹纷⒁短茣ぴ紫嗍老当怼穭t云:“殷王帝乙長子啟,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迸c鄭說大同而小異。
2、《姓氏考略》據《五代史》注云:“辰州蠻酋有宋姓,宋鄴是也?!碧拼街?,約轄今湖南沅陵、瀘溪、辰溪、溆浦四縣之地。
3、《續通志·氏族略·總論·賜氏》載:“明賜元人姓名:伯奇特穆爾曰宋一誠。”則此當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麗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載,原籍無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貴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歸流,登記造冊,有名“松陸”者,松、宋音近,遂以宋為姓。戰國時楚有宋玉,據傳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問,詩人;宋代有宋慈,建陽人,法醫;明代有宋濂、宋應星;清代有宋景詩。
二、宋
宋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8%,為中國人口最多25個姓之一。尤以山東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傳國三十六世,后為齊、魏、楚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
2、五代時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蠻酋有宋氏,見《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
5、清貴陽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牛莊、鐵嶺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滿族姓。
7、清高麗人姓,凡三派,出得州、東牛衛、輝寧等地。今朝鮮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漢姓為宋。
9、臺灣土著、苗、藏、蒙古、土家、東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京兆。
變化:唐時有改姓李氏者,見《唐書》。
其他:
日本占領臺灣時期,臺灣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岡田、本田等,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令廢日本姓,乃選擇漢姓宋。
一、宋sòng
現行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廣東之新會,云南之隴川、瀘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鮮、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紂子武庚以紹商,武庚與管、蔡作亂,成王誅之立紂庶兄微子啟為宋公,以備三恪,都商邱?!薄吨形拇笞值洹纷⒁短茣ぴ紫嗍老当怼穭t云:“殷王帝乙長子啟,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迸c鄭說大同而小異。
2、《姓氏考略》據《五代史》注云:“辰州蠻酋有宋姓,宋鄴是也。”唐代辰州,約轄今湖南沅陵、瀘溪、辰溪、溆浦四縣之地。
3、《續通志·氏族略·總論·賜氏》載:“明賜元人姓名:伯奇特穆爾曰宋一誠?!眲t此當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麗族亦有宋姓?!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原籍無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貴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歸流,登記造冊,有名“松陸”者,松、宋音近,遂以宋為姓。戰國時楚有宋玉,據傳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問,詩人;宋代有宋慈,建陽人,法醫;明代有宋濂、宋應星;清代有宋景詩。
二、宋
宋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8%,為中國人口最多25個姓之一。尤以山東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傳國三十六世,后為齊、魏、楚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
2、五代時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蠻酋有宋氏,見《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
5、清貴陽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牛莊、鐵嶺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滿族姓。
7、清高麗人姓,凡三派,出得州、東牛衛、輝寧等地。今朝鮮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漢姓為宋。
9、臺灣土著、苗、藏、蒙古、土家、東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京兆。
變化:唐時有改姓李氏者,見《唐書》。
其他:
日本占領臺灣時期,臺灣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岡田、本田等,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令廢日本姓,乃選擇漢姓宋。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浚縣、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西河郡: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今浚縣、滑縣等地);唐朝時期,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
敦煌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秦時置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弘農郡:始建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
樂陵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一帶。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行政區。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設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
一、宋sòng
現行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廣東之新會,云南之隴川、瀘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鮮、回、傣、苗、水、土家、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贰ⅰ独m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紂子武庚以紹商,武庚與管、蔡作亂,成王誅之立紂庶兄微子啟為宋公,以備三恪,都商邱。”《中文大字典》注引《唐書·宰相世系表》則云:“殷王帝乙長子啟,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迸c鄭說大同而小異。
2、《姓氏考略》據《五代史》注云:“辰州蠻酋有宋姓,宋鄴是也?!碧拼街?,約轄今湖南沅陵、瀘溪、辰溪、溆浦四縣之地。
3、《續通志·氏族略·總論·賜氏》載:“明賜元人姓名:伯奇特穆爾曰宋一誠。”則此當出自蒙古族。
4、清代高麗族亦有宋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載,原籍無考。
5、苗族之宋姓多分布貴州之雷山,乃依名取姓。清初改土歸流,登記造冊,有名“松陸”者,松、宋音近,遂以宋為姓。戰國時楚有宋玉,據傳為屈原弟子;唐代有宋之問,詩人;宋代有宋慈,建陽人,法醫;明代有宋濂、宋應星;清代有宋景詩。
二、宋
宋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8%,為中國人口最多25個姓之一。尤以山東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15%。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4省宋姓約占全國漢族宋姓人口44%。
宋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傳國三十六世,后為齊、魏、楚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
2、五代時辰州(故治在今湖南西部沅陵)蠻酋有宋氏,見《五代史》。
3、西夏人姓。
4、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
5、清貴陽府有宋氏土司,得姓于元朝。
6、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牛莊、鐵嶺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嵩佳氏后改姓宋氏。今滿族姓。
7、清高麗人姓,凡三派,出得州、東牛衛、輝寧等地。今朝鮮族姓。
8、彝族姓。又,彝族吉五氏漢姓為宋。
9、臺灣土著、苗、藏、蒙古、土家、東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宋姓名人: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屈原弟子,楚大夫。
郡望: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京兆。
變化:唐時有改姓李氏者,見《唐書》。
其他:
日本占領臺灣時期,臺灣土著有被迫用日本姓岡田、本田等,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令廢日本姓,乃選擇漢姓宋。
[ 宋 ]字的同音字 - [ song ]
[ 宋 ]的同部首字 - [ 宀 ]部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