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ōu ]
[ yáng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81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188 |
2013年 | 169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149 |
1995年 | 190 | 1987年 | 192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99 | 宋朝 | 69 |
北宋 | 412 |
內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歐陽姓主要源自:姒姓。
歐陽姓姓氏源流
歐陽是一個復姓。其遠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分姓f,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封為歐陽亭侯,于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后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
歐陽姓的單一淵源
源于姒姓,出自戰國末期楚國給越國勾踐后裔子蹄的封地,更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屬于以封爵名稱為氏。
傳說,黃帝有四位妃子,生了二十五個兒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發明養蠶的嫘祖,生有一個兒子叫昌意。昌意的兒子叫顓頊,后來建立夏朝的大禹是顓頊的孫子。
當時,洪水滔天,帝堯讓顓頊的兒子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失敗,被堯處死。舜向堯推薦鯀的兒子大禹去治水,那時大禹剛剛二十歲。
大禹帶領治水大軍,利用疏導的方法,將洪水引進河道和開挖的渠道,他忠于王事,歷經艱辛,辛辛苦苦三十二年,終于治好了洪冰。他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成為歷史佳話。
堯帝逝世后,舜繼承了帝位。舜帝年老后,讓大禹接了班。大禹即位后,建都于安邑,史稱“夏”。他死后葬于會稽。
大禹其子夏啟正式建立了夏王朝,數傳至姒少康時,姒少康封支庶子孫姒無余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建立了最早的古越國。從此,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當地發展繁衍,并且經歷夏、商、周幾個朝代,一直王位相傳。
直到春秋時期,越國的王位傳至姒允常時,有子名叫姒勾踐,史稱越王勾踐。不久越國被吳國給滅掉。十九年后,姒勾踐又復國,并吞并了鄰近的吳國,之后參與中原地區的爭霸,成為春秋歷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
越國再下傳至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姒無疆,越國開始中衰,最終被楚國滅掉。
在亡國后的越國貴族中,有人隱居不仕,有人則獲得楚國的封賞,其中姒無疆的次子叫姒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國境內的烏程歐余山南部(今浙江湖州),為歐余亭侯。由于古人習慣稱山南為陽,姒蹄以及后世子孫也被稱為“歐陽亭侯”。久而久之,姒無疆的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氏、區氏、歐陽氏、歐侯氏四個姓氏。歐陽氏與歐、區氏、歐侯氏同宗同源,皆是以封地名、或侯爵名為氏。
在歷史上,歐陽氏曾一度被迫改為單姓陽氏。
據歷史文獻《寧遠縣志》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圖招安歐陽氏義軍。而歐陽氏全軍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詔令誅滅歐陽氏家族,歐陽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為單姓“陽氏”以避其災。
直到后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執政時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進士并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今江蘇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陽鐸發明了“攤丁入地”之策(即后來明、清朝時期一直實施的“攤丁入畝”之策),使明王朝稅賦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陽鐸遂乘機請旨要求恢復原姓,明武宗詔準,從此歐陽氏一族方得以恢復歐陽復姓。
歐陽氏族人皆尊奉夏禹、姒無余為得姓始祖。
先秦時,歐陽姓主要活動于浙江一帶。進入秦漢,歐陽姓北上江蘇、山東、河北,西挺江西,南部跨福建。到魏晉時期,歐陽姓已經西抵陜西、四川,南達湖南。唐宋時,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歐陽姓大批進入湖南、福建、兩廣地區。
歐陽姓的郡望是渤海。
歐陽姓以畫荻為堂號?!爱嬢丁锰栮栃?。歐陽修從小死了父親,家里很窮,買不起紙筆。母親以地作紙,用荻當筆,教子識字。后來官進翰林院侍讀,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秋天開紫花。后人遂以“畫荻”懷念先人,以此為堂號。
一、歐陽(歐陽)ōu yá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利川,安徽之涇縣,江西之峽江,廣東之新會、高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注云:“姒姓。越王勾踐之后。支孫封烏程歐陽亭,因氏焉。”《唐書·宰相世系表》亦載:“歐陽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會稽,至越王無疆,為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睗h代有歐陽政,王莽時講學大夫;宋代有歐陽修,廬陵人,文學家;明代有歐陽寅,從化人,南寧府同知。
二、歐陽(歐陽)
歐陽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5%。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復姓。尤以廣東、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歐陽姓約占全國漢族歐陽姓人口66%。
歐陽姓起源:
1、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會稽,至越王無疆滅于楚,更封無疆之子蹄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2、清時貴州黎平府,新化長官司為歐陽氏,始于元朝。
3、滿族姓。
歐陽姓名人:
歐陽生,漢時千乘人,授尚書。
郡望:渤海。
變化:今亦俗作〔?〕。
歐陽姓古代名人
歐陽修西漢,歷史上重要的歐陽姓人物有:東越王歐陽搖、博士歐陽生;東漢汝南太守歐陽歙;西晉哲學家歐陽山郡公、廣州刺史歐陽頒,左衛將軍歐陽紇;唐朝書法家歐陽詢;五代后蜀翰林歐陽炯,尚書左丞、寧江軍節度使歐陽彬,博士歐陽詹;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楚翁;元朝修宋、遼、金三史總裁官歐陽玄;明朝右僉都御史歐陽重。
歐陽生西漢,名容字和伯。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后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東漢,字正思樂安千乘人。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后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后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建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人。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陜西大荔)太守,甚得時譽,后來被趙王司馬倫所害。他曾提出“言盡意”的學說,認為“形不待名而圓方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已彰”,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他說:“誠以理得于心,非言不暢,物定彼,非名不辨。”駁斥了當時玄學家“言不盡意”的論點,即認為語言概念無法表達事物真相的一種看法。著作有《言盡意論》,載于唐朝人纂集的《藝文類聚》卷十九。
歐陽詢唐朝,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后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通字通師唐氏潭州臨湘人(今湖南省長沙),歐陽詢之子。官蘭臺令,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因反武承嗣為太子被害。自幼喪父,母徐氏教其家雖貧,卻能遍購父書,繼父名,號“大小歐陽”。工于楷,盡得父法。晚年頗有矜重,以貍毛為筆,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其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基志》等。
歐陽詹(756-800),字行周,南安人。他天賦聰穎,博覽群書,文章詩賦名噪一時,受到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觀察使常袞的賞識和鼓勵,上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沖破閩人不愿到外地應試做官的習慣。貞元八年,歐陽詹以優異成績榮登進士第二名,同榜有賈×、韓愈等名士,時稱“龍虎榜”。貞元十五年(799年),歐陽詹任國子監(即皇家貴族子弟高等學校)四門助教。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歐陽四門先生”。歐陽詹雖英年早逝,但他才高學博,對福建文教事業有較深遠的影響?!堕}政通考》云,“歐陽詹文起閩荒,為閩學鼻祖”。
歐陽修宋朝,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天圣八年中進士甲科,官至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和,退至穎川。博學多采,以文章聞于世。纂有《毛詩譯本》、《新五代史》、《集古錄》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后人輯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玄字原功,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后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对贰酚袀?。
歐陽海桂陽縣兩路鄉(今歐陽海鄉)人家赤貧,7歲乞討,8歲隨父砍柴燒炭,分擔家庭生活重擔。1958年,歐陽海剛滿18歲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僅三個月就加入共青團,一年后升任班長,不久又入黨,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他領導的班也被評為“四好班”。1963年11月17日,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歐陽竟無(1871-1943),名漸,字鏡湖,號竟無,江西省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稱“宜黃大師”。歐陽竟無畢生窮究佛學,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識,實集佛學之大成。他在《竟無內外學》巨著中提出的“結論后的研究”的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學”、“法相唯識非一”的思想,在當時頗有影響。
歐陽繼修(1902-1992年),本名陽翰笙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后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一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斗。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余部、電影劇本17部、話劇8部、詩歌200余首,著作頗豐。
歐陽子倩清朝,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后回國參加新劇同志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后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歐陽姓的郡望是渤海。
歐陽姓以畫荻為堂號。“畫荻’’堂號陽修。歐陽修從小死了父親,家里很窮,買不起紙筆。母親以地作紙,用荻當筆,教子識字。后來官進翰林院侍讀,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秋天開紫花。后人遂以“畫荻”懷念先人,以此為堂號。
一、歐陽(歐陽)ōu yá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利川,安徽之涇縣,江西之峽江,廣東之新會、高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注云:“姒姓。越王勾踐之后。支孫封烏程歐陽亭,因氏焉?!薄短茣ぴ紫嗍老当怼芬噍d:“歐陽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會稽,至越王無疆,為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睗h代有歐陽政,王莽時講學大夫;宋代有歐陽修,廬陵人,文學家;明代有歐陽寅,從化人,南寧府同知。
二、歐陽(歐陽)
歐陽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5%。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復姓。尤以廣東、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歐陽姓約占全國漢族歐陽姓人口66%。
歐陽姓起源:
1、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會稽,至越王無疆滅于楚,更封無疆之子蹄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2、清時貴州黎平府,新化長官司為歐陽氏,始于元朝。
3、滿族姓。
歐陽姓名人:
歐陽生,漢時千乘人,授尚書。
郡望:渤海。
變化:今亦俗作〔?〕。
一、歐陽(歐陽)ōu yá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利川,安徽之涇縣,江西之峽江,廣東之新會、高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注云:“姒姓。越王勾踐之后。支孫封烏程歐陽亭,因氏焉?!薄短茣ぴ紫嗍老当怼芬噍d:“歐陽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會稽,至越王無疆,為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睗h代有歐陽政,王莽時講學大夫;宋代有歐陽修,廬陵人,文學家;明代有歐陽寅,從化人,南寧府同知。
二、歐陽(歐陽)
歐陽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5%。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復姓。尤以廣東、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歐陽姓約占全國漢族歐陽姓人口66%。
歐陽姓起源:
1、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會稽,至越王無疆滅于楚,更封無疆之子蹄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2、清時貴州黎平府,新化長官司為歐陽氏,始于元朝。
3、滿族姓。
歐陽姓名人:
歐陽生,漢時千乘人,授尚書。
郡望:渤海。
變化:今亦俗作〔?〕。
歐陽姓的郡望是渤海。
歐陽姓以畫荻為堂號?!爱嬢丁锰栮栃?。歐陽修從小死了父親,家里很窮,買不起紙筆。母親以地作紙,用荻當筆,教子識字。后來官進翰林院侍讀,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秋天開紫花。后人遂以“畫荻”懷念先人,以此為堂號。
一、歐陽(歐陽)ōu yá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利川,安徽之涇縣,江西之峽江,廣東之新會、高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注云:“姒姓。越王勾踐之后。支孫封烏程歐陽亭,因氏焉?!薄短茣ぴ紫嗍老当怼芬噍d:“歐陽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會稽,至越王無疆,為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睗h代有歐陽政,王莽時講學大夫;宋代有歐陽修,廬陵人,文學家;明代有歐陽寅,從化人,南寧府同知。
二、歐陽(歐陽)
歐陽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5%。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復姓。尤以廣東、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歐陽姓約占全國漢族歐陽姓人口66%。
歐陽姓起源:
1、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會稽,至越王無疆滅于楚,更封無疆之子蹄于烏程歐馀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2、清時貴州黎平府,新化長官司為歐陽氏,始于元朝。
3、滿族姓。
歐陽姓名人:
歐陽生,漢時千乘人,授尚書。
郡望:渤海。
變化:今亦俗作〔?〕。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