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 ]
讀音:bá
拼音:ba
簡繁:拔
五筆:RDCY
五行:水
部外:暫無
五筆:RDCY
筆畫:8畫
吉兇:暫無
倉頡:QIKE
結(jié)構(gòu):左右
鄭碼:DGXS
四角:53047
區(qū)位:1646
統(tǒng)一碼:62D4
異體字:?,叐,抜,柿,?,?,?,扷,犮
英漢互譯:uproot,pull out
筆順:橫、豎鉤、提、橫、撇、橫撇/橫鉤、捺、點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51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一、拔bá
現(xiàn)行罕見姓氏。今湖南之益陽,云南之江川、通海等地有分布。漢族、彝族有此姓,《姓氏詞典》引《姓解》收載。其注云:“三國時魏有拔奇。唐有拔灼。”。《中國姓氏大全》亦載,其注云:“罕見姓,但南北皆有,又寫為茇。”當有所本。
二、拔
拔姓分布:安徽淮南、湖南湘潭、臺灣臺中等地均有此姓。
拔姓起源:
1、拔,春秋時地名(故城在今山東郯城),以地為氏。
2、匈奴姓。晉武帝咸寧五年,匈奴都督拔奕虛帥部落歸化,見《晉書》。
3、唐時河南洛陽人長孫無忌,其先出自魏獻文帝第三兄,初為拓跋氏,后改拔氏。按:應(yīng)為拔拔氏,似誤。
郡望:瑯邪。
變化:亦作?。
[ 拔 ]字的同音字 - [ ba ]
[ 拔 ]的同部首字 - [ 扌 ]部
其他姓氏